幼小衔接缓缓来;数学学习深深入
九月,幼儿园小朋友成为了一年级的小学生,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有了不同,集体活动方式存在变化。可爱的孩子们对第二实验小学的校园、老师和同学充满了好奇,对学科学习饱含着期待。一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联系教材和一年级幼小衔接的需要,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,为同学们设计了衔接课程和多样化的活动项目。我们坚持在幼小衔接阶段: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。
生活是数学的宝库,情境教学适合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。孩子们带着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进入片段化的场景或者环境,他们学会数学习得和数学思考。
游戏、活动、绘本、故事…..这些丰富的形式都是以孩子初入数学世界的趣味体验为中心。毕达哥拉斯认为“万物皆数”,把自然规律转化为数的认识,我们辩证地借鉴并思考:幼小衔接的孩子从兴趣出发去科学地认识数学世界。
在课堂上倾听老师、倾听同学是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。对于孩子来说,认真倾听,可以提高课堂效率,使知识快速融会贯通,获得自我成长。
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识字教学,因此数学课堂也需要配合语文或其它学科,做到学科互助,协同进步。教师范读、学生领读,生生齐读、师生指读等都是助力幼小衔接读书或读题的方式,多种形式需要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来灵活地取舍。郎朗读题声,目的明确,让孩子清楚、明了题意,有利于思考。
一年级的孩子拿起了笔,握起了尺,开始了数学相关的书写。怎样帮助他们会用、善用尺子?数学组的老师们陪伴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挑战活动,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地尝试。色彩、形状、线条用来吸引孩子,给予他们过程性的体验,接着引导他们尝试画直直的线、涂圆圆的点。老师进行尺子使用方法的归纳和示范,学生进行模仿。在接下来的数字书写教学中,数学日字格成为了孩子们的好伙伴,每个数字的字形、起笔、停笔的位置,都在日字格里一一呈现。
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,“放——扶——收”,是老师们心中的尺,引导孩子们在规则中学习方法,在趣味中学会思考,在包容中逐渐进步。
撰稿:王亚南
图片:一年级数学备课组
审核:幼小衔接项目组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