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智慧教育 深研慧学课堂——苏州市教育学会“智慧教育·慧学课堂”教学研讨活动
新春清景,柳绿初萌。为进一步落实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要求,促进课堂教学改革,推动“基于教学改革、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”试验区研究工作,深化“5G+智慧教育”项目研究,2023年2月28日下午,苏州市教育学会主办的“智慧教育·慧学课堂”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!
参加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既有现场出席人员,还有线上观摩人员。本次活动设立了四个分会场,涵盖数学、英语、美术、综合实践、劳动五大学科,展示了八节优秀课例。活动分三个议程。
第一个议程:观摩课堂教学。
【数学会场】
园区二实小王姝老师执教一年级《认识人民币》,王老师以“活动”为主线,把“学数学”变为“做数学”,本课以动物大会故事为主线,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,鼓动学生独立思考,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,转变教师角色,给学生较大的空间,开展探索性学习,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,并与同伴交流,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。
尹山湖实验小学何雪学老师执教是三年级《认识分数》,本节课重难点突出,条理清晰,教学环节设计合理。何老师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,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,并通过自主探索、实践操作、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,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,感悟分数的含义。
【英语会场】
园区二实小李萍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Unit6 In the kitchen,以绘本融合教学的形式展开了第二课时的教学。课堂围绕现在进行时及其一般疑问句的形式开展教学设计,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Chant中,进行思维操练;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进行语言拓展;在开放生动的情节中启思开智。
苏洲湾实验小学王雪霜老师执教四年级英语绘本A quiet house,围绕主人公Emma一家由“noisy and unhappy”到“quiet but still unhappy”再到“noisy but happy”这一主线展开教学,王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抓住细节,她鼓励学生拓宽思维,大胆猜测,活动设计有层次、有深度。
【综研会场】
园区二实小王馨曼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小组研究“天天跳绳”这个软件的方式,深入了解5G时代下,新媒体对我们体育健康的助益,孩子们对此展开探索与试验,场面十分活泼有活力,最后孩子们对关键词进行总结和介绍,例如,有目标、有计划等。制定私人运动计划环节更凸显孩子们的智慧和独立性,本节课给予孩子们很大的实践发挥空间,是一堂有趣的课。
园区二实小鲍佳老师的课从纸的另一面出发,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,亲自体验研究过程,在深入研究思考与讨论交流中获得感悟与理解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,而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,同时也让他们积累了多种学习经验。教学过程是开放的,制作手法是富有创造性的,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综研课。
【美术、劳动会场】
园区二实小董辉老师执教的美术课《为何而画——梵高的一生》,教室内通过梵高生平简介、给梵高的一封信、临摹梵高作品等形式,为学生打造了一间小型展厅,让学生真正体验了沉浸式观展学习。董老师组织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探究,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:一张色卡、一幅小画、一封信,与大艺术家隔空对话,产生共情。
园区二实小张俐老师执教的劳动课《纸编花篮》,整节课围绕着一个“盘”字有序开展,从花篮底到篮身再到提手组合,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,整个设计活动由简到难,设计巧妙,整节劳技课以学生为中心,紧扣教学环节,在制作过程中孩子遇到问题,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,然后老师再帮助解决,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课程的目的。学生用灵巧的小手编织出一个个精致的小花篮,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赞赏。
第二个议程:学科专家点评。
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张嘉老师、皋岭老师、柳秋刚老师、苏州市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顾琰珏老师,结合新课标理念、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与智慧教育,从不同角度就数学、英语、美术、综研等学科进行了专业细致地点评,肯定亮点的同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。
第三个议程:学校汇报和领导讲话。
报告厅内同样精彩跌出。首先,由园区二实小杨春芳校长作题为“深耕智慧教育·深研慧学课堂”的主旨报告。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办学十九载,从“有效课堂”,到“少教多学”苏式课堂,再到“深度学习·慧学课堂”,始终以“向儿童”“向世界”“向未来”的教育理念践行“智慧教育”,坚持儿童立场教育观,着力塑创“慧学课堂”品牌,建设“慧学育人环境”、建构“慧学项目模型”、推进“慧学项目实施”,聚焦可复制、可推广、高质量的“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有效教学”新实践,驱动教与学模式创新,促进师能提升。
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学会孙春福副会长指出,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,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智慧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。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我们要抓住机遇,准确判断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,进行积极布局和投入,依托技术赋能,构建智慧教育环境;融合数字空间,发展智慧教学法;加强数据管理,打造智慧评价,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。
苏州市教育学会宋杏元会长强调,作为新课程改革纵向推进的新导向,核心素养不仅代表着学生发展的质量标准,而且蕴含着学生学习的深刻变革。在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视域中,核心素养的生成内蕴着深度学习,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养成的学习路径,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是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去触发兴趣、激扬情感和迸发思维。
“适合的教育,才是好的教育”。“智慧教育”是从实践层面推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、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教育,利用大数据以及智慧平台系统,发现每一位学生、多元评价每一位学生,促进学生个性成长、全面发展,这同我校慧学课堂的内涵深度契合。在今后的实践中,园区二实小将进一步深入开展“慧学课堂”内涵建设,创新活动方式的赋能成果表达,力求在更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践行“慧学课堂”理念,开发多元课程,形成“同源多样”的课堂形态。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,实现减负、增效、提质,促进学生“主动式、协作式、研究式”学习,满足学生“时时学、处处学、人人学”的需求,真正实现教智融合,构建适合的智慧教育。
组稿:张萍
图片:苏学良
一审:张萍
二审:陶建宏
三审:吴清华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