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D2无涯课程】研诗研数习风俗 听风听雨过清明
又见春草绿,
又逢清明时。
4月5日,清明节气,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以一首古诗《清明》为线索,对清明节开展了有趣又特别的无涯课程探究活动。
清 明
唐 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“清明时节”真的“雨纷纷”吗?
孩子们化身小小气象员,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,借助网络、报纸等,调查、记录并统计了2012年—2023年十年间清明期间的晴雨天气情况。在这些统计中,孩子们惊喜地感受着古人总结出的气象规律,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思考与发现。
“路上行人”为何会“欲断魂”呢?
研究完气象,清明的习俗又吸引了D2小研究者们的目光。扫墓祭祀、缅怀祖先,慎终追远、弘扬孝道。孩子们自己通过调查研究学习到的清明习俗,远比书本和老师展示的丰富。除了祭扫,学生还自主组建小组,研学了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清明习俗,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。
怎样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比较好呢?
生活中与陌生人的交流、问路也是门学问,怎样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比较好呢?诗歌里不仅藏着天气的规律、传统的风俗,还包含生活的哲理。如何向他人清楚地请教问题,怎样和陌生人礼貌地交流?从古至今,不同情境,相似的语言中是相同的文化。
今天的我们怎么过清明呢?
自西周时,清明去野外迎春郊游就成为了一种礼制。杜牧去往了杏花村,孩子们也找到了一家人的“桃花源”。他们在有趣的数学题里认识了古代的时间距离单位,计算着路程,走上了自己的踏青之旅。给今年的清明记忆里留下美好的春景、温馨的欢笑......
通过这样一次特别的研究活动,D2的同学们怀揣一颗好奇心,带着一双研究眼,运用自己的思考脑,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。二实小也将继续推出的一系列“无涯课程”,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,为学生的童年生活增添新的光彩!
撰稿:李辰宇
照片:李辰宇、潘淑莉
一审:李辰宇
二审:曹思洁
三审:潘淑莉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